
好消息!中国外交部在19日下午宣布,近日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和所罗门群岛外长马内莱分别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所政府间安全合作框架协议!
尽管签署协议的地点和时间并未被透露,但这波趁热打铁的确是做得漂亮!
为何呢?此前就有消息称美国高官坎贝尔等人本周将访问所罗门群岛,仅从白宫声明来看,坎贝尔出访的具体日期并不明确,但毕竟中所协议已经签署,坎贝尔此行的意义又有多大呢?
资料图
有专家分析,美国正在打“混合战略”,很可能会对所罗门群岛使出外交胁迫、军事安全施压、经济援助利诱和内部分化等多重手段。
而坎贝尔此行一是向所政府当面施压,二是继续对该国进行分化,包括动用资源支持马莱塔分离主义势力,以求废止已签署的中所安全协议。
除开坎贝尔,随行的官员也很有“讲究”,有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克里滕布林克,还有国防部及国际开发署官员,可谓是火力全开。
自3月下旬以来,美澳等国便似接力赛般频频唱衰中所协议,本质上欲求从中作梗搅黄协议。但如今木已成舟,坎贝尔一行人很可能会白跑一趟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坎贝尔此行人在抵达所罗门群岛前停留在夏威夷,在美军印太司令部向高级军事官员及地区伙伴咨询意见。代表团将与“太平洋岛国论坛”的代表会晤,讨论“对整个太平洋地区至关重要的问题”。
看来,这“功课”还是得做足的,这也足以看出美国对中所协议的重视以及焦虑。
去年7月,坎贝尔公开表示,美国和中国可以在“印太”地区和平共处,外界不应将这种关系视为“新冷战”。
坎贝尔
而到了今年1月,坎贝尔表示,太平洋是最有可能出现“战略惊奇”的地区,并且无端指责了中国与太平洋岛国之间的安全合作。
可以看出,如今在美国眼里,南太平洋地区在“印太战略”中分量十足,而所罗门群岛又是区域战略中心,它位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与世界联系的咽喉地带。一个能控制通道的国家就能控制澳大利亚通往美国的生命线。
并且,在“印太”战略中,南太平洋因其独特的地缘位置和资源条件成了美国一个重要的施政方向。
而随着该战略的政策网络越织越密,南太地区的作用必将会进一步凸显。近几年来,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南太岛国的经济合作愈发密切,外交关系得以提升。
显然,中所协议刺痛了美国的神经,尽管中方一再强调了“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但喜欢臆想的人谁能去给他摆道理?
如今中方开放包容姿态,更加体现了中所协议会“加剧紧张局势”的种种论调,不过是美西方煽风点火、渲染局势罢了。
拜登
长期以来,南太平洋地区其实完全游离在美国的全球战略版图之外。对于当地的民生与制度建设,美国既毫无兴趣,也没有任何意愿参与。
然而,几乎一夜之间,太平洋上的这些岛屿忽然成为华盛顿眼中的“香饽饽”,。美国在所使馆已关闭29年。时隔多年不仅宣布美国将在所罗门群岛重新开设使馆,而今更是兴师动众的让众多美国高官访问太平洋岛国,想必背后的原因不简单吧?
从2009年到2019年的数据显示,美国对所罗门群岛“援助”的脚步一直没停歇。2020年10月,美国为所罗门群岛的马莱塔省提供2500万美元的援助。
在2021年9月,拜登政府提出要向14个南太平洋地区主权独立的岛国,每年投放10亿美元的计划。该计划也被称为南太版“马歇尔计划”。
不过,虽然美国不断在地区内渲抹黑中国,还大力宣扬有“印太战略”做支撑,但外界普遍怀疑美方到底能给地区带来多少实际的效益。
而且,区域内国家又会多大程度上“跟随”美国也尚不明晰,眼下的所罗门群岛不就是典型例子?
汪文斌
回想2021年11月24日,来自所罗门群岛马莱塔省的几百名抗议者,进入首都霍尼亚拉,袭击该国议会大厦,而有关事件的主要参与者就是该分离主义势力的支持者。
毫无疑问,美国在背后给了不少马莱塔省“接济”。如今的局面正如同美媒口中所说,一个人口不到70万的岛国竟“意外成为美中竞争的中心”。但美媒也只说对了一半,准确点应该说是美国心中的“竞争中心”,而并非中国。
我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也在19日强调:中所安全合作的本质是两个主权独立国家之间正常的交往合作;中所安全合作的原则是平等互利,致力于帮助所方加强维护本国安全的能力建设;中所安全合作符合所罗门群岛和南太地区的共同利益;中所安全合作方式是公开透明、开放包容的,不针对任何第三方。
希望美国能够少点臆想,多点务实。
除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也表现得颇为着急。最典型的便数澳大利亚了,派官员亲自前去所罗门群岛劝说,澳大利亚政客纷纷鼓噪,澳媒更是直嚷嚷。一向精明的日本则在旁边起哄。
莫里森
毫无疑问,他们都想拉住这个它眼中的地缘关键国家,更大目的是压制太平洋岛国独立自主开展多元外交特别是对华合作的势头。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所罗门群岛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印太战略”终被撕破了口子。(范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