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有直达名家名人的快速通道,汇集提炼大家的各种关心关切,让你从作品之外了解他们和他们的创作经历,你若问,他就答。
本期嘉宾:黄蓓佳
黄蓓佳,出生于江苏如皋。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4年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曾任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夜夜狂欢》《新乱世佳人》《婚姻流程》等。主要儿童文学作品包括“黄蓓佳倾情小说系列”16部、“5个8岁”系列长篇小说5部、“中国童话美绘书系”丛书等。曾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我喜欢时不时地
在心里“养”一篇小说
□刘雅
1
刘雅:您一直认为,一部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是给孩子看的,也是给成人看的。如果给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下定义,您觉得应该是什么?
黄蓓佳:定义就是这句话,好的儿童文学适用所有年龄段的读者。孩子看到成长,看到希望,看到未来;成年人看到从前,看到过往,看到曾经经历的、五味杂陈的另一个自己。
2
刘雅:作为一名80后,我从小就是看您的作品长大的。我如今也有了孩子,而您仍然笔耕不辍。每一代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您是否害怕有一天自己会落伍?
黄蓓佳:我对这个世界永远好奇,喜欢并且愿意拥抱人类所有的发明创造。因为眼睛老花的缘故,我现在阅读纸质书籍比较困难,所以改为手机阅读。又因为我的孩子比较独立,不需要我为第三代操劳,我的日常时间相当充裕。我每天至少有五六个小时花在手机阅读上,读时事、史料钩沉、科技发明、社会新闻、人世间的快乐和苦难。起码在我还有能力阅读的时候,用不着担心自己会落伍,会跟社会脱钩。孩子在进步,我也在进步,我为跟上他们的脚步而努力。
3
刘雅:您现在是否还有更多的灵感正在内心发酵?
黄蓓佳: 好几年前,几乎是在我的手机刚刚开通“微信”功能不久,我就在手机里读到过一些相关的研究文章(如此看来,碎片化的阅读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文章是作为史料发表出来的,很短,千余字篇幅。我读完的第一时间,感觉有用,立刻“收藏”。之后好多年,这段史料一直在我心里养着,时不时地会想起来,时不时地会在心里憧憬一下,如果写成小说,会是什么模样。
之前我曾经说过,我喜欢时不时地在心里“养”一篇小说:将一个突然而至的念头沉在心里,五年、十年……直至养蚌成珠。作家写作要靠灵感,而灵感又往往是靠不住的东西。瞬间激动了你的事情,如果过一段漫长时间你还是念念不忘,那才值得去打理和把玩,值得你花心血和时间,让它脱颖而出、闪闪发光。
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