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七老八十”了,还要做胃肠镜吗?

胃肠镜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普遍地被认识到。近日,67岁的朱阿姨“跟风”去做了次胃肠镜检查,没想到就查出了大问题,临近肛门的一个小凸起竟然是神经内分泌肿瘤。好在发现得比较及时,做完内镜手术,朱阿姨康复得非常好,并不需要放化疗等其他治疗。 
通讯员 张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跟风”做胃肠镜,发现一个“坏家伙” 
朱阿姨平时身体很好,跟自己的好朋友交流时发现,她们都做了胃肠镜检查。朱阿姨其实对胃肠镜筛查的好处挺了解,只是以往觉得过程麻烦有些害怕,看到周围朋友好多都做过了,于是想着自己也“鼓起勇气”做一次检查吧。在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消化科专家检查时发现朱阿姨结肠内有好几个息肉,在直肠距肛门3厘米的地方,还发现一个异常的半球形隆起异物,直径有1厘米左右。 
“肠镜下的息肉直接被摘除,但这个1厘米的病变高度怀疑是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该院消化科主任赵君宁介绍,通过B超等检查,发现该病灶起源于黏膜下层,需要完整切除。腹部增强CT等检查发现肿瘤目前还没有转移,应该是处于非常早期的情况。该院消化科团队为患者进行直肠肿物手术,30分钟后,肿物被完整剥离,术后病理证实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1级。分期较早,在内镜下切除即可,患者不用再接受其他外科手术或是放化疗治疗。 
“个头”小小就转移,神经内分泌瘤很危险 
赵君宁主任介绍,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在全球呈逐渐上升趋势,它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国人好发部位依次为胰腺、直肠和胃,大部分患者可多年无症状,多在健康体检时偶然发现。结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较差,若合并远处转移,中位总生存期约4个月。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大径<1厘米,就可能合并淋巴结转移,转移率约1%-10%,最大径在1-2厘米的,淋巴结转移率约30%,最大径大于2厘米的,在诊断时淋巴结转移率可达60%。早期发现,及早进行内镜下切除可显著改善预后。 
赵君宁主任介绍,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症状复杂多样,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合并腹痛、腹胀、反酸、烧心、腹泻、恶心、呕吐等表现,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合并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改变、肛周坠胀感、腹痛、腹部包块等,由于症状不典型,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常通过内镜下发现,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接受胃肠镜检查,一旦发现,充分评估病情后尽快行内镜下治疗。 
“七老八十”了,还需要做胃肠镜吗? 
赵君宁主任提醒,除了会长在胃和肠道上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更常规的胃癌、肠癌,也需要大家引起注意。对于40岁以上人群,要将胃肠镜检查提上日程,如果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甚至同时有一些不适症状,那么胃肠镜检查还要更早开始。 
有人有疑问,如果已经“七老八十”了,还有做胃肠镜的必要吗?赵君宁给出的答案依然是“需要”。“如果一位老人已经75岁了,既往又没有做过消化道检查,那么我们依然是建议做一次胃肠镜检查的。发现问题早期处理,在70多岁、80多岁,仍然可以以最小的代价获益。”赵君宁主任表示,就像目前很多手术已经突破了高龄的限制,胃肠镜检查也是同样如此,消化内镜检查在技术上已经做了很多突破,舒适化、无痛的检查,也同样是高龄老人可以耐受的。 
另外,要预防消化道肿瘤,大家还是要从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做起,很多胃癌、肠癌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过量使用烤制、腌制食物等饮食习惯有关,日益增多的大肠息肉、大肠腺瘤甚至大肠癌也与不良的饮食方式有关。多食用膳食纤维,不熬夜、不嗜酒、多运动,都对“维护”消化道健康有帮助。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安徽地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新加坡《联合早报》7日报道,2023年,韩国的总和生育率(指妇女一生中所生育的子女数)再创新低,跌至0.72。而与此同时,根据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数据显示,2022年韩国“宠物家庭”达到602万户,超1500万人与宠物一[全文]
    2024-07-11 02:19
  • 明明没有磕碰,身上却总是莫名出现瘀青;明明做足了防晒措施,皮肤却越来越黑;明明睡眠质量不错,黑眼圈却越来越重……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扰?出现这些情况,大多是血瘀体质在“捣鬼”。看脸辨识血瘀体质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血瘀体质,可通过看脸的方式来辨识。[全文]
    2024-07-11 02:00
  • 今晚报讯(记者刘波)4月15日至21日是第3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市人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杜雪提示,要高度重视卵巢癌的防治。它又称“妇癌之王”,因为早期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发现时往往已经是晚期,是威胁女性健康的“沉默的杀手”。卵巢癌早期常[全文]
    2024-04-24 02:00
  • 中新网天津12月14日电 (记者 王君妍)天津市教委微信公众号“津门教育”14日发布通知,按照《天津市教育系统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天津市教育系统除雪工作方案》相关规定,结合当前降雪、降温、结冰路滑等实际,为保障师生的安全和健康,经天津市教委[全文]
    2023-12-16 02:06
  • 早晨飘雨,天气还算凉爽,可中午雨过天晴,体感格外闷热。近期,武汉持续湿热天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柳湘洁提醒,这样的天气更易让人中暑,市民要积极防暑降温,同时注意健康吹空调。湿热天气更容易“不知不觉”中暑近几天,武[全文]
    2023-08-02 02:00
  •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控糖不能仅靠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还需注重科学饮食和运动。很多患者认为糖尿病饮食就是少吃甚至不吃,运动也是越多越好。其实这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对控糖不仅无益,还会增加营养不良、贫血、低血糖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的风险。那么糖尿病患[全文]
    2023-05-20 02:00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安徽地方网 anh.xwxz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