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五谷丰熟;红椒似火,黄椒如璟。在安阳市龙安区田村街道郜家庄村辣椒种植大户的辣椒种植基地,50余名采摘工人穿梭其中,一掐、一拧、一拽,熟练地采摘成熟的辣椒。种植基地面积共达300余亩,种有丰抗3号朝天椒,红宝石2号、黄宝石小米辣三个品种。多品种发展不仅能实现多茬收获、延长辣椒采收期增大产量,且能通过错峰上市,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龙安区田村街道郜家庄村以创建“产业兴旺星”为抓手,围绕产业带就业、促增收的工作思路,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持续抓辣椒小品种种植产业,因地制宜推进辣椒产业“产供销”体系建设,以小规模经济带头人带动,优化升级全产业链条,以高质高产推动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领航为辣椒种植“把脉开方”
“田村街道郜家庄村是一个传统农耕村落,没有什么特色产业,我从部队退伍回到这里以后,就想着发展一个属于郜家庄村自己的产业,在充分考察辖区墒情、气候情况、市场行情后,最终选择种植辣椒,但辣椒最终的产量与我们的预期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困扰了我很久,多亏了我们第一书记请来的农业专家,在种子处理、辣椒管护等方面为我们支招儿。”村内种植大户杨杰说。
“专家叮嘱过,辣椒是一种喜温作物,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不耐涝且不耐旱,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在种植、管护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苗情,做好速氮尿素的补充和病虫害防治,要及时清理杂草、处理多余分枝,避免养分的争夺消耗,促进上部茎叶生长和果实发育,这样辣椒才能长得高,产量才能提上去。”辣椒种植基地管理员说。
“专家指导过后,郜家庄村辣椒种植基地现已全部运用薄膜覆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现代科技种植技术进行培养种植,通过最大程度把控种植过程中所需的光照、温湿度、土壤水分营养供给,从而保障辣椒的品质和产量,预计今年平均亩产可达3000—4000斤,总产值可达110余万元。”辣椒种植基地负责人袁三钢说。
定点销售为辣椒出售“拓路增销”
“随着辣椒种植步入正轨、技术越发成熟,辣椒的产量越来越多,但仅靠线下零售,根本无法消化这么多的辣椒,找销路成为头等大事,还是要感谢街道办事处、村驻村第一书记段涛、村‘两委’干部积极与外界沟通联系,发动机关干部、村民、家人发布辣椒销售信息,寻找辣椒销路,最终与辣椒帝一本农业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并签下购销合同,解决了销售难题。”郜家庄村民代表唐小雪说。
“消费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对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农村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激发乡村振兴发展内生动力有着重要意义,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帮销、促产、解困’三个方面,积极与派驻单位及上级部门进行沟通,通过运用龙安区、工商银行品牌优势,或是与定点帮扶超市对接,或是通过线上直播带货的方式,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种有定向,销有方向’的目标。”中国工商银行安阳分行派驻郜家庄村第一书记段涛说。
联农带农助力辣椒种植“兴业富农”
“不仅要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还要打理家里的地,所以适合我的工作就不多,自从听说村里招聘辣椒管护员,我觉得就非常适合我当前的状态,于是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参加了。目前来看,不但能照顾家里,每天还能有100多块的收入,加上国储林土地流转的补偿金,正好可以补贴家里的额外开支,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郜家庄村民杨爱花说。
“辣椒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从浸种发芽、育苗移栽到管护采摘,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就产生出用工需求、创造了就业机会,不论是让脱贫户、监测户实现‘家门口’就业,还是由经营主体与农户们形成订单合同、入股分红等联农带农形式,都极大程度激发辖区重点群体、困难群众和失业人员的干事创业热情,自力更生,走上致富之路。”郜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袁永杰说。
“下一步,田村街道将借鉴郜家庄村先进经验,持续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促进主导产业做优做大做强,努力形成“一村一品”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同时,在深入优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机制,与农民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争取与农业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生产加工基地,量身打造出一套集生产、收购、加工、存储、销售为一体的生产体系,持续推动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毅说。(郭飞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