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房产

惨淡收场!放开限购,也没用了!

作者:子非鱼

01 | 放开限购已成为主流

最近苏州、青岛放开限购的反复操作,闹得沸沸扬扬。

苏州方面在取消全域限购一天后,又重启了主城区的限购,要求非户籍人口购房仍需6个月社保。

而青岛在宣城放开二手房限购之后,又删除了这句话。

针对此事,我在前几天的文章中说过,两座城市遭遇政策的反复主要是因为触碰了红线。

与苏州、青岛同时放松限购的济南为何没有遭遇反复,因为济南保留了最后的底线。

在苏州、青岛之前,放松限购的城市有很多。根据澎湃新闻统计,至少36个城市调整了限购政策。







完全放开限购的城市有很多,比如率先放开限购的福州,还有沈阳、廊坊,佛山与东莞只保留了最后一点颜面,基本也都放开了。

苏州虽然城市级别不高,但它是最牛地级市,是GDP超两万亿,人口超千万的最牛地级市,而青岛则是身兼计划单列市与副省级城市头衔,都非常有影响力。

这两座城市,前者直接放开所有新房和二手房的限购,外地人买房没有任何限制。后者的针对二手房完全放开。这显然触碰了“房住不炒”的红线。

在今年以来召开的多场重要会议上,中央虽然一再要求地方城市用足用好工具箱,稳定楼市,但始终强调着“房住不炒”。

02 | 放开限购的红线是什么

不是不让你放开限购,事实上,放开限购已经成为了主流趋势,但这层窗户纸不能捅破。

所以像苏州、青岛这样具备影响力的强二线城市,不能完全放开,你放开外围区的限购,核心区必须要保留,你也可以效仿南京、合肥等城市,把社保压缩至6个月,甚至可以允许一次性补缴,但最后的面子,得守住。

在苏州之前,福州早在三月份就完全放开了限购,市五区非户籍人口可以不用社保要求,当然限购套数还是被限制了。

此后沈阳也完全放开。

这两个城市的放开限购政策为何没有遭遇撤回?主要是因为福州、沈阳还算不上特别有影响力的强二线城市。

南京、武汉、合肥三座城市,限购实质上已经形同虚设,和放开没有什么差别。南京与合肥保留了核心区6个月社保要求,武汉保留了1年社保要求,但都允许补缴。

三座城市保留了限购之名,但在行放开限购之实。总之,是留住了最后的颜面。

所以,根据我的分析,各层级城市大体的救市红线应该是这样的:

1、一线城市,不允许放开任何区域的限购。

2、强二线城市,比如苏州、青岛、武汉、南京等这些城市,允许放开非核心区域,核心区域的限购必须保留,但限购的社保时间可以缩短至6个月。

南京、合肥、青岛、苏州、济南、天津、东莞的社保要求都降到了6个月。

以此看来,强二线城市核心区域限购的时间,6个月成为了主流。

3、强二线城市以下,可以全部放开限购。

一句话概括,强二线与一线,仍需要维持限购之名,至于社保要求的时间,调整的空间比较大。

认清了这几条红线,在放开成为主流的趋势下,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城市加入到放开限购的浪潮之中。

毕竟当下所有城市的房子都难卖。毕竟降价已经成为主流趋势,房企都在扎堆降价甩货。

根据说财猫统计的60家上市房企上半年销售均价数据,有30家房企的均价在下跌,其中合生创展、蓝光发展加大幅度达到了36.59%、35.22%,相当于集体打65折出售。



然而,降价也没能改变房子卖不动的局面,所以接下来必然会有更大的措施出台,放松、放开限购必然是主流动作。

杭州、成都、厦门岛内后续社保要求可能会进一步缩短。

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任何一个区域都难放开限购,但社保可能会有所调整,预测会分区域调整,比如外围区的社保要求缩短。

03 | 放开限购顶用吗

放开限购顶用吗?没用。

这个论断,我在之前多篇文章中阐释过。

限购并不是阻碍成交量的主要原因。如果限购管用,2016至2020年这段限购最严厉的时间段内,南方主要城市的房子就不会遭遇大卖,它们的房价就不会穿越调控周期,继续大涨。

既然限购不是关键因素,那么取消限购,效果并不会明显。

从几个已经全完放开或者大幅放开限购的城市来看,的确如此。

比如福州,3月30日完全放开限购,成交量没有任何起色,8月份的成交量还创下了新低。统计局公布的房价,新房和二手房都在跌。



再比如4月末放开沈阳,中原地产数据显示,8月份商品房成交39万平方米,同比降42%,环比降5%。

再比如8月5日放开限购的北京卫星城廊坊,整个8月份量价依旧齐跌,没有任何作用。



再看只保留最后一点核心区域限购的东莞与佛山。

佛山6月2日放开了除禅城区祖庙街道、南海区桂城街道、顺德区大良街道三个街道的所有区域的限购,但成交量只在6月份有所增加,之后又蔫了。



东莞是在佛山之后的7月初跟进的,限购区域最终只保留了莞城、东城、南城、万江四个核心街道以及松山湖这个房价最高地,其余全部放开。

结果显示,新房起色不大,二手房有所起色。



以此来看,放开限购,无法形成洪荒之力,无法力挽狂澜。

要想实现逆转,要想复苏,让购买力复苏才是关键的关键。购买力下降是楼市转向的本质,也是影响未来楼市复苏的关键。

换句话说,购买力一天不恢复,无论是取消限购,还是降低首付,都不顶用。而购买力想要恢复,其前提是GDP增幅恢复、就业率恢复,这些都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时间。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安徽地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四川同聚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袁建疆,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许可项目:建设工程施工;建筑劳务分包;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建筑物拆除作业(爆破作业除外);施工专业作业;电气安装服务。[全文]
    2024-12-20 02:09
  • 财联社12月6日讯(记者 罗祎辰)作为家居企业重点发力方向之一,海外建厂热度不断攀升,但伴随不确定性加大,一些企业也开始调整出海计划。今日晚间,中源家居(603709.SH)公告称,拟终止投资墨西哥生产基地项目,不久前,公司刚宣布不再对越南[全文]
    2024-12-07 02:09
  • 2024年,距离2024走完,也没有多长时间了,看上去还有1个月多的时间,但其实还是比较短了的,年末,每年年末,最后一个月,对于楼市而言,都是相对比较关键的,对于购房者而言,在当下的市场来看,是比较理想一个购房时机,今晚来给大家说下,重庆当[全文]
    2024-11-23 02:10
  • 人们在买房或者卖房的时候,为什么会那么焦虑? 第一,钱少;第二,贪婪。 钱少的时候,总担心房价涨,怕以后买不起,所以就想赌一把,但是钱少意味着抗风险的能力低;卖房同样如此,卖了怕卖亏了,不卖又怕接着跌。 在这种贪婪的欲望面前,只要去赌的,失[全文]
    2024-11-19 02:07
  • 据澎湃新闻报道,今年11月,湖南长沙的陈女士在“一站式奢侈品购物平台”麦多多购买了47万元的黄金,但下单后对方迟迟不发货。陈女士称,至11月7日,麦多多已不再回复消费者消息。据红星资本局11月16日报道,多位消费者告诉记者,麦多多里面的金价[全文]
    2024-11-17 02:06
  • 每经AI快讯,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9日在第十五届财新峰会上表示,没有无风险的创新,从客观规律来说,科技企业在发展初期经历未盈利的阶段是常态。只有市场各方、社会各界正确认识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规律,共同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全文]
    2024-11-10 02:06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安徽地方网 anh.xwxz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